普賢菩薩
【聖號】:
●「普賢菩薩」(梵語:Samantabhadra),譯名「普賢」菩薩,又名「遍吉」菩薩,音譯為「三曼多跋陀羅」,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。
●「普」,即願行遍一切處所;「賢」,即妙善之義。意思為菩薩以菩提心所起之願行,遍及一切處所、利及一切眾生,平等、慈悲且具備眾德,故名「普賢」,又名「遍吉菩薩」。
●「普賢菩薩」是象徵理德、行德的菩薩,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,是為「華嚴三聖」之一。
●「普賢菩薩」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,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,以普賢的行願加上「文殊菩薩」的智慧,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,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。
【華嚴三聖之一】:
《華嚴經》中,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的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(即密宗大日如來),左脅侍菩薩是以智慧聞名的文殊菩薩,右脅侍菩薩是以大行聞名的普賢菩薩,合稱為「華嚴三聖」,又稱「釋迦三尊」。
【四大菩薩之一】:
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地藏菩薩為四大菩薩。
【法相】:
●一般為雙手合掌,頭戴五佛冠,金色身,身穿菩薩裝,右手持蓮花或玉如意,左手結施願印,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。
●白象代表願行殷深,辛勤不倦;六牙,表示六度─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【因緣】:
《法華經・普賢勸發品》記載:普賢菩薩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,至娑婆世界參加法華經聖會;故有推論「普賢菩薩」來自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淨土。
「普賢菩薩」象徵著佛的「大行」,佛法講解與大行並重,了解道理之後必須要去實踐,才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。
【普賢菩薩十大願行】
「普賢菩薩」所持十種廣大願行分別為:一者:禮敬諸佛,二者:稱讚如來,三者:廣修供養,四者:懺悔業障,五者:隨喜功德,六者:請轉法輪,七者:請佛住世,八者:常隨佛學,九者:恆順眾生,十者:普皆迴向。
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一日,「普賢菩薩」聖誕日。
誠摯歡迎您親臨台中玄德道院或各分院宮堂結緣,與我們一起慶賀聖誕萬壽,並共沐聖恩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