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歸宗


【聖號】:

●在世時譽為「天縱之聖」、「天之木鐸」。

●後世人則尊稱「孔夫子、孔子公、聖人、文聖、至聖、至聖先師」,各朝代分別敕封尊為「宣尼公、聖侯、紹聖侯、褒聖侯、宣父、大成至聖文宣王、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、至聖先師孔子、萬世師表。」

●儒教則尊稱為「教主」。

 

【法相】:

孔子身高九尺六寸(以魯尺衡量),換算現今的度量衡為約186公分,被後世稱為「長人」。

 

【因緣平生】:

孔氏,名丘,字仲尼,為春秋時期魯國鄒邑人(現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),生於西元前551年(魯襄公二十一年)八月二十七日,以國曆推算為九月二十八日;卒於西元前479年(周敬王四十一年)三月九日,享年七十三歲,葬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北,泗水岸邊。

 

●早年生活極為艱辛,三歲時喪父,由母親獨力扶養,常將祭祀禮儀當作遊戲練習,十七歲時喪母,十九歲時在魯國為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小吏,後娶妻生子。

 

●二十三歲時,開始在鄉間收學生徒弟講學。

●二十七歲時,慕名求師於「郯子」,問禮於「老聃」,學鼓琴於「師襄子」,訪樂於「萇弘」。(根據韓愈《師說》) 。

●三十歲時,最初的弟子跟隨身邊。

●三十五歲時,因政變離開魯國到齊國,齊景公問政於孔子,孔子云「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」當再次問政時,孔子云「政在節財」。齊景公欲重用孔子,但因齊大夫想加害於孔子,景公只好辭退孔子,而孔子遂回到魯國聚徒講學。

●五十一歲時,孔子出仕於魯,不僅讓齊國歸還城地,並重新建立魯公室政治軍事權威,治理魯國頗有建設。但後因與魯定公、季桓子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,最終離開魯國。

●五十五歲時,孔子因看到各國爭霸戰亂,禮崩樂壞,決定棄官率眾弟子周遊列國,想挽轉當時頹壞風氣,但輾轉到過衛、曹、宋、鄭、陳、蔡、葉、楚等地,均未獲重視重用,甚至期間多次受困遇險。

●六十九歲時,孔子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四年後,回到魯國致力於整理古書典籍,《刪詩、書,定禮、樂,修春秋,序易傳》,而編定修整著作出六經(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易、春秋),同時大力推行六藝之教程(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),作為教授弟子之教材課程,因而創設了「儒家學派」,首倡《有教無類、因材施教》廣收學生弟子。《史記》中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人,精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,成為當時私塾講學的先驅代表;此六經、六藝亦成為儒家教育的兩大傳統,傳至後世直到現今更是非常寶貴的中國文化、哲學、經濟、政治等重要教材。

 

●回首一生,孔子說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

 

●至聖先師為儒家(儒學)的創始人,集前聖之大成,闡揚儒家學術思想,為中華傳統道德倫理文化孕育生機,是偉大的教育家、哲學家、學術家、也是政治家。

 

每年國曆九月二十八日,是「至聖先師孔子」聖誕日。

誠摯歡迎您親臨台中玄德道院或各分院宮堂結緣,與我們一起慶賀聖誕千秋,共沐聖恩~